社保待遇能不能顺利到账,资格认证可是一道必经环节!很多人会问:为什么要认证?怎么操作?是不是人人都要做?别担心,今天这篇推文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份最常见的问答合集,用最简单的语言,带您一看就懂、一步就会,让社保待遇发得安心又放心。
什么是待遇资格认证?
待遇资格认证是指按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的确认。简单来说,就是对“能不能继续正常领养老金”等待遇做个年度“打卡确认”。
为什么要进行待遇资格认证?
目前社会保险待遇实行社会化发放,社保经办机构无法及时掌握每个退休人员的情况,如果不开展认证,就可能会导致社保待遇被冒领的情况,损害所有参保人的利益。
是每个人都需要进行资格认证吗?
凡是长期领取本市社会保险待遇的人员,每年都要至少完成一次待遇领取资格认证。
主要包含以下五类人群:
1.按月领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;
2.按月领取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;
3.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;
4.按月领取工伤伤残津贴和护理费的1-4级工伤职工;
5.按月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员。
那为什么以前没有进行过待遇资格认证也能领到呢?
人社部门会通过和公安、民政、医院等部门的数据比对来核实情况,部分人员能够通过大数据比对完成静默认证,无需本人操作。但通过大数据比对无法获得所有人员的认证信息,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您自主进行资格认证了。
什么时候需要做资格认证呢?
待遇资格认证并没有固定的月份,但需要一年认证一次。两次认证的间隔不能超过12个月。也就是说,您可以在上次认证完成后的1年内,任意时间再进行认证。
如何进行领取待遇资格认证?
目前个人领取待遇资格认证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:
方式一:刷脸认证
登录“浙里办”APP,进行人脸识别即可,可本人自助完成,也能帮家人代办。如系统提示“无需再认证”,就说明已认证成功。
方式二:线下认证
可前往县(市、区)行政服务中心社保窗口或各乡镇(街道)便民服务中心进行认证;或通过村(社区)社保协管员进行协助认证。
方式三:社会化服务认证
对于高龄或行动不便的群体,可以提出上门认证申请,由人社部门上门协助完成。